close

牛軋糖入口香甜,有股濃濃的花生及奶香,甚有嚼勁,是大人及小朋友都喜愛的甜點,可是為什麼叫「牛軋糖」呢?

 

相傳在中國明朝時期,有一舉人名叫商輅,曾在浙江鄉試中舉,經過十年寒窗苦讀,有一夜,商輅夢見自己跪在文昌帝君前,祈求文昌帝君保佑考試順利,供桌上則備有筆墨紙硯、一盤花生和麥芽糖,原本對著他微笑不語的文昌帝君,突然伸手一揮,供桌上的花生就自動褪了殼,一一飛入旁邊的麥芽糖中,成了花生糖,而當花生落盡時,花生糖隨即幻化成一群牛向他急奔而來,商輅嚇得半死,立刻驚醒過來,天亮之後他急忙忙地找人解夢。結果,解夢人根據夢境分析說,供桌上既有筆硯,又有花生,必是「生花妙筆」的隱喻,而牛,指的是牛毛,是智慧的象徵。

商輅聽完之後非常高興,包袱收一收就進京趕考去了,果然如解夢人所言,接連過關,會試、殿試都是第一名,再加上先前中的鄉試,「三元及第」,喜上加喜。明朝共有八十九名狀元,商輅是唯一一名「三元及第」者。

取得功名後,為了感謝文昌帝君保佑高中,商輅要家人仿照夢中情景,以米榖、麥芽糖攪和,再加入花生,並以牛形模具「軋」成牛形狀的花生糖,做為祭拜文昌帝君的供品,並在祭祠之後,分送鄰里。

此後,商輅官運亨通,曾任吏部尚書兼大學士之一品官。久而久之,其他考生為祈求自己有著跟商輅同樣好的考運和官運,就效法明代商輅,以花生糖祭拜文昌帝君。茲因典故中有「牛」,且商輅之「輅」,讀「一ㄚˋ」,有「迎接」之意,故名之曰「牛輅糖」;又因「輅」與「軋」同音,「牛輅糖」逐漸寫成「牛軋糖」。「軋」另有一音為「ㄍㄚˊ」,一般人訛讀為「ㄍㄚ」或「ㄗㄚ」,如今將錯就錯,「牛軋糖」的「軋」大部分人都讀成「ㄍㄚ」囉。 

由於這種糖果口味香醇,很受歡迎,大家也學著做,「牛軋糖」於是就這麼傳開來了;只不過,牛的形狀實在是太難做了,後來就只切成長條形,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牛軋糖模樣。

由典故看來:牛軋糖我又可稱它為「狀元糖」或「功名糖」考試來臨文昌帝君供桌上除了蘿蔔(好彩頭)。芹菜(勤勞)、蔥(聰明)貼上紅紙,準考證影本之外,再準備「牛軋糖」更是考生必備的加持貢品在此誠心祝福考您「金榜題名」、「功成名就」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手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